"美哉邢襄·住在邢台"作品展示第十一期:邢台是我的理想之居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住在邢台 文章征集大赛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大型文章征集大赛,旨在通过较具广泛性、互动性的征集展示评选活动,展示邢台百年巨变,展示广大房企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展示邢台城市建设者的风采。
同时,旨在通过该活动更多的宣传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成就和房地产市场正面信息,促使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外部环境和正面的舆论氛围。
活动主题
“美哉邢襄·住在邢台 ”主题系列活动
篇一:金色的梦
众所周知,阳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要素之一,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与馈赠。但出于某种客观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1964年,我出生在邢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我出生前两年,我家终于从出租屋,搬进了父亲单位分配的公房。房屋是红砖灰瓦的平房,只有一室一厨十几平米。随着我们姐弟几人渐渐长大,屋子实在住不开了,父亲只好将小院里的煤棚改成偏厦住人。煤棚里的煤、劈柴和破东烂西,就只能垛到正屋窗外——既挡风又遮阳。偏厦是借着院墙盖起来的,窗户开在院墙上,窗外几米远就是别人家的后墙,因此偏厦里也见不到阳光。
小学时分学习小组,组里的几个同学都不愿意来我家学习,说是进到我家,就像钻进了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把我家比作地道,我开始很生气,可转念一想,他们说的还真有些道理,我家光线昏暗,大白天学习还需要点灯;而且屋子里还有一股霉味,隔几天就要晾晒被褥。
最喜欢在同学王刚家做功课。他家房间也不是很大,但光照充足,使人有种暖洋洋的感觉,特别是在冬日里,暖阳透过玻璃映进屋内,倾泻在桌子上,是那种白亮闪耀着温暖的颜色,很柔和,很柔和,这温煦的阳光,足以驱散冬日的寒意与倦怠······暑假做功课时,我们却要躲开阳光的直射,嫌它太明亮了。
那时我就常常在想,我家啥时才能住进洒满阳光的房子呢!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慢慢长大成人,姐姐们相继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家中少有的男孩儿,我始终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我家是1988年上的楼。房子仍然是父亲单位分的。这套房屋将近七十平米,两室一厅,南北屋。我婚后住北屋,南屋朝阳当然要留给老人居住。北屋见不到阳光,加上房屋位于楼房的西堵头{西墙没有窗户},刚入住那几年,西面山墙发霉变质,墙皮脱落,满目疮痍,让人看着揪心。
九十年代末,我和妻子所在的集体小厂效益不好,我俩先后下岗。为了生计,我们借钱开了一家小饭店。创业之初,我们雄心勃勃,想着吃苦奋斗几年,攒钱买一套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见得到阳光的房子。可事与愿违,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先前几年,我们的小饭店,不温不火,挣的钱勉强够维持生活,遇到不景气的时候,还要向父母和姐姐们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只能将买房的想法埋在心里了。
在我的几个姐姐中,二姐家经济条件较好,她家是我们家族中较先购买大房子的。但二姐家的大房子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缺少阳光。2006年,我和妻子送女儿到杭州读大学,顺便去探望了家住上海的二姐。
那天到达二姐家时,已是华灯初上。刚刚放下包裹,就被二姐和二姐夫请到饭店接风洗尘。这顿饭吃到很晚,才返回二姐家中就寝。
二姐和二姐夫都是在当地有些名气的律师,收入相当不错,他们的独生子在国外读书,他们夫妻俩住着一套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大房子,这在房价高得令人咂舌的大上海,属实令人羡慕。
一觉睡到翌日上午九点多钟。吃过早饭,便坐在宽敞的客厅里与姐夫品茗闲聊。谈到这套入住不久的房屋,姐夫显得兴致勃勃,他从房屋价格谈到房屋面积,从房屋格局谈到房屋装修,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边听边用目光欣赏着客厅的装修装饰:现代化的装修风格,线条舒缓流畅,装饰简洁大方,雅致时尚,美中不足是色调略显暗淡,不够明快。
忽有一抹阳光洒落窗前,缤纷地闪耀着,抖动着它一缕缕晶莹的色彩,抚摸着室内的优雅装饰,室内的色调立刻变得鲜亮活泼起来。但仅仅过了大约一个钟点的时间,阳光便消失不见了,室内的装饰又恢复了原来的幽暗沉寂。哦,我明白了,不是室内的色调不够明快,而是缺少光线的照耀。我缓步走到窗前,窗外那一栋栋仿佛近在咫尺的高层楼房,阻挡了我的视线,我将头颅探到窗外,举头仰望,头上是深沉、浓郁、明亮的蓝天,可惜周围的高楼大厦,把本应该是辽阔无边的长空,遮掩的只剩下一块地毯那样狭长的视野,就连刚才照亮过这间房子的那一轮红日,也被前面的那一座摩天大楼,很严密地挡住了。
我说姐夫你这套房子那儿都好,就是光照时间太短了。姐夫被我说中了心事,阳光灿烂的脸庞瞬间暗淡下来。他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说真让你说着了。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都市里寸土寸金,楼房越盖越密,越盖越高,室内的光线也就越来越少了······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为二姐一家,更为我自己。
后来,我们经营的小饭店,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我们又用赚来的钱扩大了店面,增加了菜肴品种,生意越发红火起来。有了些积蓄后,我们要做的排名前列件事,就是要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买房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讲,无疑是生活中的大事。那段时间,我们夫妻几乎跑遍了市内的几个区,尽管一天天累得两腿酸痛,可内心里却荡漾着甜丝丝的快感。虽说我和妻子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这些年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对家乡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未太过留意。这次看房的经历,让我对邢台房地产业的迅猛崛起有了深刻的认知,同时也为家乡的巨变感到无比自豪。邢台虽不像一二线城市那样高楼巨厦如林似海,但就市容市貌而言,绝不逊色于同等类别的其他城市。还有家乡楼房之间的间距大都比较宽敞——宽敞的楼间距,往往意味着更好的采光通风,更广阔的观景视野,更私密的生活空间。
挑来选去,我们仍是在襄都区购买了一套93平米的新房。之所以最后选择这套房子,首先是这里距我们的饭店比较近,上下班比较方便,再者新房的环境、设施、质量等方面都比较令人满意,当然,最打动我们的,还是这里近百米的奢阔楼间距。楼间距,看似一个简单的数字,却与舒适度息息相关。也可以这样说,我们能否感受到舒适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楼间距的宽度。
只有经历过缺失阳光的生活,才最知道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终于乔迁新居,多年的夙愿得偿,为此我兴奋了许多天。清晨,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照进来,有一条金线,正好落在枕边。明晃晃的,好像是金色的链子一般。恍兮惚兮,我仿佛走进了一个金色的梦中——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幸福。
有阳光到达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向往。
今早起床打开了阳光,还记得四年前是感受不到这么多金辉的。
2020年,我大学毕业了,之前一直在外面上大学。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乡邢台有好几处正在动土,如果有人想要来这里一览燕赵风光的话,那可能平房与老旧小区是少有的主题。我家的房子也是这众多城中村的一员,当时觉得电视剧中的高楼大厦与自己遥不可及,儿时嬉闹爬上爬下的低矮楼房才是邢台房屋的常态,在我离开家乡外出上学的时候,从未想过这会有多大的改变。
在外上大学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中经历过的排名前列次慌张独立,在褪去了对优美校园的满足、独享自由的喜悦、初到外地的新鲜之后,我发现这里对于我来说,永远都不能替代我的家乡,我对于大学毕业之后要回家的愿望越发坚定了起来。
时光如白马过隙,还记得刚刚要去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好几处都在拆迁,好几处老旧楼房都被铁栅栏围得看不到一丝空隙,可没想到就在短短的几年之间,钢铁片子造成的围城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现代化楼房。邢台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太快了,一个个现代化小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全部都立了出来。这一切变化触动了我要在毕业之后要回到邢台安居的想法,这时我还了解到较新的购房政策与房屋价格,对于房价的稳定与合理化,政府一直在做着各方面的努力,而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期望在邢台买房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2020年,我们赶上了疫情,这段时间我们无法外出学习工作,一方面来说,我们是暂时被剥夺天空的小鸟,另一方面,我们又是上帝的宠儿,拥有了大量在家休息的时间。在这一段封闭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意外的世界上,拥有一个房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为我们抵御风险,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人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出行,一些企业也恢复了运转,那些之前所做的建筑完工规划,因为这次巨大的不可抗力,即使没有按时完工,开发商方面也不会收到过分的指责,但是我却忽视了邢台房地产行业的顽强斗争精神,当疫情得到控制,邢台复产复工之后,邢台的房地产开发商们立即动工,追赶着完工期限,势必要做到守时守信。
邢台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是我决心安居邢台的底气,而邢台房地产开发商的诚信品质又是我安居邢台的一大依靠,现在的我已经毕业了,并且在邢台找到了工作,每次下班回家,看着那些新盖的环境优美,格局新颖的小区,心底全是温馨与坚定。我从心底感谢那些为邢台房地产事业做出努力的人,是他们让邢台焕然一新,促进了邢台市的现代化建设,也让邢台变成了我心目中的理想之居。
投稿方式
参赛者投稿参赛作品发送到指定邮箱,参赛者须保留参赛作品原稿,稿件一经投出,即视为遵循大赛规则,版权及解释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
联系方式:0319-2021622
指定邮箱:zhengwends@126.com
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人民币各5000元
二等奖四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人民币各2000元
三等奖十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人民币各1000元
优秀奖50名:颁发获奖证书,颁发纪念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